白鲸的智商有多高

白鲸的智商相当于3岁的小孩。

白鲸的智商相当于3岁的小孩,在动物里面算是智商比较高的种群。能听懂人类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性情温顺,喜欢和人类一起玩耍,尤其是小孩子,而且一般不会攻击人类。它们喜欢与人互动,直接向人吐水是表达友好意图的一种方式。白鲸很聪明,甚至能够识别镜子中的自己。

白鲸简介

白鲸,又称贝鲁卡鲸、海金丝雀,隶属于鲸目齿鲸亚目一角鲸科白鲸属,是一种生活于北极地区海域的鲸类动物,以多变的叫声与丰富的脸部表情闻名。通体白色,生性温和。白鲸现存数量约10万头,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近危物种。

成体长约3-5米,重0.4-1.5吨。躯体粗壮,头部在比例上显小。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发声时额隆会改变形状。嘴短唇宽,不像许多海豚一般有突出的嘴喙。没有背鳍,由背脊取代,位于上部中后位置。尾鳍后缘或呈暗棕色,中央缺刻明显,尾叶外突随年龄增长愈加明显。颈部可自由活动,能够点头及转头。胸鳍宽阔呈刮刀状,活动自如。

身体大部分皮肤很粗糙,整体颜色非常淡,呈白色或淡**,成熟的白鲸整个躯体会呈现独特的白色。成鲸的白色皮肤有时会在夏季发情时稍带淡**调,但蜕皮后即消失。白鲸体色会随年龄而改变,从出生时的暗灰色转变成灰、淡灰及带有蓝色调的白色。当白鲸长到5至10岁性别特征成熟时,就会变成纯白色。

白鲸的脑门为什么是突起的,有什么作用?

白鲸

白鲸是一种生活于北极地区海域的鲸类动物,通体雪白,生性温和,现存数量约10万头,十分珍稀。另有同名小说《白鲸》,为美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成名作,发表于1851年,多次被改编、拍摄成影视剧。

白鲸简介

大小:成年白鲸体长约3到5米大小,体重约0.4到1.5吨。幼鲸体长约1.5到1.6米。体重约80千克。白鲸的头部较小,额头向外隆起突出且圆滑,嘴喙很短,唇线却很宽阔;身体颜色非常淡,为独特的白色。游动时通常比较缓慢。白鲸(4张)

分布范围

白鲸大致呈环北极区分布,主要集中于北纬50度至80度之间。白鲸有高度的孪出生地性(philopatry),会每年回到当初母鲸生产的地方,在雌鲸身上尤其明显。到了秋季,白鲸因为浮冰层扩张的关系会远离海湾与河口,冬季主要在冰层边缘或仅有少量浮冰的开阔海域形成大群体。它们无论是在容易搁浅的河口,或是中深层海域的海沟皆能自在游泳,估计可潜至815公尺深处。白鲸可以模仿许多声音,是鲸类王国中最优秀的“口技”专家,它们能发出几百种声音例如猛兽的叫声,羊的咩咩声,鸟儿的吱吱声,女人的尖叫声,病人的呻吁声,婴儿的哭泣声······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白鲸还可以发出的铰链声,铃声,汽笛声等。

外型特征

白鲸的身体中央横断面大致呈圆形,往两端逐渐变细,当它们在觅食时,其躯干尤其显得肥胖圆润。白鲸的头部与其他鲸目动物大不相同,额隆(melon)极为鼓起而突出,曾有一学者形容为“充满温暖油脂的气球”(a balloon filled with warm lard)。白鲸可以自由改变额隆的形状,推测可能是藉着移动内部气窦(sinus)的空气来产生形状上的变化。因为它们的颈椎愈合程度比其他鲸目动物来得低,所以能以较大的幅度转动头部或点头。嘴短而宽,不像许多海豚一般有突出的嘴喙(beak),嘴部可产生皱摺。腹部与侧面凹凸不平,内部充满脂肪。不具背鳍,但在背鳍的位置有狭窄的背部隆起。胸鳍宽阔,大型雄鲸的胸鳍尖端上翘。尾鳍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得华美,成年雄鲸在后缘有明显如凸面镜般的凸起。上、下颚各有八至九似钉状的牙齿,但年老个体有时会磨损至隐没于牙根之下。 年轻白鲸浑身呈灰色,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转淡,最终除了背脊与胸、尾鳍边缘有暗色沉积外,全身皆为白色。成鲸的白色皮肤有时会在夏季发情时带有淡**色调,但在蜕皮(molt)后即消失。

生活习性

海洋馆中的白鲸(20张)白鲸具有高度群居性,会形成个体间联系极为紧密的群体,通常由同一性别与年龄层的白鲸所组成,另外也有规模较小的母子对白鲸族群。没有猎人或天敌威胁时,在河口三角洲水域白鲸可聚集达数千头以上。白鲸能发出多种变化多端的声音,包括旋转的颤音、嘎嘎叫、似钟声、尖锐的啪啪声(可能由拍击颚部所产生) 、与近似推动生锈门板的声音。一位早期的鲸类学者Bill Schevill曾如此描述它们:“高音的共鸣哨声与尖叫,多变的滴答声与咯咯声,让人联想到一队交响乐队,有时又有如猫叫或小鸟的啁啾声。”它们的声音有时会让人误以为远方有一群小孩在叫嚣。对野生白鲸而言,最大的天敌是虎鲸与北极熊,也包括人类。北极熊会快速地跑到白鲸受困于冰层的地区,以其强力的前掌给予重击后再把它们拖到冰上食用。白鲸是相当好奇的动物,常会浮窥(spyhopping)与鲸尾击浪(lobtailing),但似乎从不跃身击浪(breaching)。充满雾气的喷气(blow)低矮而不明显。

食性

白鲸的食性随地区与季节性猎物的数量而有不同。检测各地区族群的胃内容物发现,白鲸会食用各种生物,包括鱼类、头足类,甲壳类不过他们可不像虎鲸那么凶残。它们几乎都在海床附近觅食,深度至少达300公尺以上。白鲸具摺皱的嘴唇在觅食时可产生吸力,也能对海洋世界的观众喷水。♀

生长繁殖

繁殖期会随所处地区而有不同。普遍来说,受孕多发生于冬末或夏季,阿拉斯加(Alaska)族群为二月底至四月初;东加拿大与西格陵兰(Greenland)族群为五月。据可信的统计资料显示,怀孕期可能自不满一年至14.5个月之久。白鲸的哺育期长达两年,之后仍会待在母亲身边相当长的时间。生殖间隔平均约为两年。

种群现状

白鲸群

虽然现今北极地区仍有100,000头以上的白鲸,但过去它们的数量比现在要多得更多,在商业捕鲸灭绝部分族群之前。今日数量最多的地方包括波福海(Beaufort Sea),约40,000头;加拿大东部的高纬地区,约28,000头;哈德逊湾西部,约25,000头;与白令海(Bering Sea)东部。上述四个地区虽然仍有当地居民的捕猎,但其它数量大致仍保持稳定。相较之下,其他族群已面临危险且仍遭猎杀,这些地区包含Cook Inlet、Ungava Bay、以及巴芬岛(Buffin Island)东南部分与西格陵兰。生活于圣劳伦斯河族群体内有高污染物的积累,罹癌率也高,一些白鲸体内除了睾丸和输精管以外,同样还存在着子宫和卵巢(有两个性别的动物)。部分过去为重要白鲸集散地的河口三角洲,现今为乘快艇的猎人所占据,已不再能支持大族群的分布。为了白鲸的保护,大多数地区都已有严格的捕猎管制。

保护等级

华盛顿公约组织认定为CITES附录二的等级,全球白鲸的数量只有十万头,被认为目前日渐递减的物种,濒临灭绝。

白鲸与人

对爱斯基摩人来说,白鲸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其肉好吃,而且它们的油用来点灯不仅明亮,还能释放出大量热量,使简陋的冰屋保持温暖。除此之外,白鲸的皮也大有用途,还带有一种香味,可以制成各种装饰品。

世界上绝大多数白鲸生活在欧洲、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喜群居,全身呈粉白色,看上去洁白无瑕。但个体比较小,远没有弓头鲸那般庞大。 1535年,当法国探险家雅克·卡提尔发现圣劳伦斯河时,他的船队受到白鲸的迎候。这些白鲸在水中载歌载舞,歌声悠扬动听,响彻百里以外,其美妙悦耳的声音令船上队员们惊叹不已,他们便亲切地送给白鲸一个美丽的称呼“海洋中的金丝雀(sea canary)”。

然而,不幸的是,自从17世纪以来,由于捕鲸的高额利润,捕鲸者对白鲸进行了疯狂的捕杀,致使白鲸数量锐减。更加可悲的是白鲸的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一批批白鲸相继死亡。科学家们经过尸体解剖才找到了引起死亡的因素:由于受到一系列有毒物质的侵害,使其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白鲸患上了胃溃疡穿孔、肝炎、肺脓肿等疾病;更有甚者患了膀胱癌,这在鲸类动物中真是闻所未闻的。

白鲸体色是独特的白色,在海浪和浮冰中很难认出它们,如果你在海洋中看见浮现、变大、缩小而后消失的白色物体,那基本上就是它了。白鲸喜欢生活在海面或贴近海面的地方。游动时的动作动很柔和,偶尔会将头扬出水面。白鲸的"嗓门"很大,在平静的海上,几百公里以外都能听到它的喷气声。白鲸的一个族群大约5到20只不等,夏季时,河口附近聚集量约有数百甚至数千只。白鲸的性格较温和,人们非常容易接近。分布在北极和亚北极的季节性覆冰水域中。现存约50,000只到70,000只。

白鲸是来自北极圈的珍稀海洋哺乳动物,全世界仅存不足十万只。它属大型鲸类的一种,以新鲜鱼虾为食。由于生活在冰雪覆盖的北极,所以洁白无瑕的肤色成为它的天然保护色。它们前额宽阔圆润,上下两唇饱满丰厚,小眼睛炯炯有神,透出一股机灵鬼的模样。

运抵青岛的四头白鲸,两雌两雄。这是山东省首次引进白鲸。年龄在三岁左右。由于白鲸年龄最高可达三四十岁,所以这四头鲸只能算是幼鲸,它们的颜色也由于年龄的原因而略微发褐。它们体长约四米,重达500公斤。这四只白鲸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里享受最舒适的待遇。专业人员将悉心照料它们的日常起居,还对它们中的两只进行转圈,跳舞,接吻等一系列训练,现在已成为表演明星。

它们的活力与适应力、特殊的外貌、易受吸引的天性、以及可接受训练等因素,使其成为海洋世界的明星之一。几个白鲸集中的地区已成为赏鲸圣地,包括加拿大东部的圣劳伦斯河下游与哈德逊湾西部的邱吉尔河河口。

白鲸额头突出的额隆由脂肪构成,有回声定位的功能。

白鲸的额头是声波聚集器官

鲸鱼分为齿鲸和须鲸两种。白鲸跟海豚一样,属于齿鲸。

大多数的齿鲸脑门中间有一个空腔,空腔里面有一团长得像甜瓜的脂肪组织,这个脂肪瓜是齿鲸用于回声定位的器官。白鲸的额头跟其他齿鲸不一样,它的额头非常突出,额头里的脂肪瓜长得圆圆的像一个球,而且形状会随着声音而改变。

白鲸额头里的脂肪瓜成分是脂肪酸,其中异戊酸占了60%,长链支链酸占16.9%。神奇的是:脂肪瓜的脂肪组成跟白鲸身体里的其他脂肪组织构成完成不一样。专门适应于回声定位时的声波聚焦。

海洋动物的回声定位

说起齿鲸的回声定位,海洋学家做过一次实验。他们把海豚的眼睛蒙住,放到水下迷宫里。蒙住眼睛的海豚轻而易举地绕过迷宫障碍,游到迷宫中间把鱼饵吃掉。然后再轻轻松松地游出迷宫。这个实验让海洋学家发现了海豚能够回声定位的本事,接下来海洋学家发现其他的齿鲸跟海豚一样,都有回声定位的本事。在演化的路上,用肺呼吸的哺乳类古鲸,从陆地走到海洋之后,有过一次分支发展,一支古鲸发展成没有牙齿的须鲸,它们没有回声定位能力。另外一支古鲸发展成豚类,也就是齿鲸,进化出了回声定位本领。

世界上拥有回声定位本事的动物不多,陆地上是蝙蝠,海洋里只有齿鲸。

现在来讲讲白鲸的回声定位。白鲸跟其他齿鲸一样,视力不好,它们潜到光线暗淡的深海里能见度有限,行动的感官主要依靠回声定位。

发声器官

白鲸跟我们不一样,不是用嘴巴讲话发声。它的鼻窦末端有一对长得像嘴唇的肌肉器官,这对嘴唇会像喇叭一样吹响,发出高频率的咔嗒声,声音在白鲸的大脑袋里面反弹回旋,然后集中到前额的脂肪瓜,从脑门上发射出去。脂肪瓜像一个聚焦的透镜,把白鲸发出的咔哒声聚集成集中的一束声波,投射到周围的水域。

白鲸发出的声音以大约每秒1.6公里的速度在水中传播,是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的4倍。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白鲸接收到反射声波后,能够确定出障碍物的距离、速度、大小、形状以及障碍物在声波束内的内部结构。

接收声波

除了聚焦发声的脂肪瓜外,白鲸接受声波的耳朵也很有特点。

水的密度跟空气密度不一样,声波在水里的传播速度要快过在空气中的传播。我们到了水里后,能够听见声音,但是无法分辨声音的来源。而白鲸的耳朵演化到了能捕捉声波中微小的时间差别,从而确定声音位置。

为了适应深海的水压,白鲸没有开放的外耳结构,它的耳朵长在脑袋里。白鲸的内耳耳骨悬挂在充满海绵组织的空腔里面,海绵组织能隔绝左耳和右耳,让大脑能清晰分辨出声音到达不同耳朵时细微的的时间差,因此在三维空间里确定声音的来源。除了有海绵组织帮助定位声音以外,白鲸圆滚滚的身体里面充满了脂肪,这些脂肪可以传导声音,白鲸不需要外耳的耳廓来收集声音,它可以依靠身体的脂肪把外部声音传递给耳朵。

当白鲸在厚厚的北极冰原周围移动时,它使用回声定位的能力来寻找未被冻结的水,或者在冰层下发现气穴,就像蒙住眼睛的海豚探索迷宫一样。

白鲸的回声定位是哺乳动物从陆地到海洋的一次演化创新,独特的本事帮助齿鲸适应了广袤的海洋。

本文来自作者[绿蝶]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1756.html

(30)
绿蝶的头像绿蝶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绿蝶的头像
    绿蝶 2025年10月04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绿蝶”

  • 绿蝶
    绿蝶 2025年10月04日

    本文概览:白鲸的智商相当于3岁的小孩。白鲸的智商相当于3岁的小孩,在动物里面算是智商比较高的种群。能听懂人类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性情温顺,喜欢和人类一起玩耍,尤其是小孩子,而且一般不会...

  • 绿蝶
    用户100404 2025年10月04日

    文章不错《白鲸的智商有多高》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