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绿山墙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四世同堂,安妮日记, 动物:小战马,灰熊卡普,野性的呼唤,红脖子,孤岛野犬,狼王梦 科幻类:首推狩魔手记(估计你看过)无语~次之有,黑暗血时代,黑暗文明,哈利波特,指环王,文学类:
1.小说:
世界十大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巴黎圣母院》(雨果)、《悲惨世界》(雨果)、《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童年》(高尔基)、《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红与黑》(司汤达)、《约翰·克里斯朵夫》(罗曼· 罗兰)、《飘》(玛格丽特)。
经典名著:《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复活》(托尔斯泰)、《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鲁滨逊漂流记》(笛福)、《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尤利西斯》(乔伊斯)、《忏悔录》(卢梭)、《三个火枪手》(大仲马)、《基督山伯爵》(大仲马)、《茶花女》(小仲马)、《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布登勃洛克一家》(托马斯·曼)、《好兵帅克》(雅·哈谢克)、《百年孤独》(马尔克斯)、《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等。
短篇小说: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马克·吐温、杰克·伦敦、茨威格等。
中国、日本等:四大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吴敬梓)、《聊斋志异》(蒲松龄)、《彷徨》(鲁迅)、《呐喊》(鲁迅)、《围城》(钱钟书)、《子夜》(茅盾)、《激流三部曲》(巴金)、《骆驼祥子》(老舍)、《源氏物语》(紫式部)、《雪国》(川端康成)、《古都》(川端康成)、《千只鹤》(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一千零一夜》(佚名)等。
2.戏剧(话剧)
古希腊剧作。
莎士比亚戏剧: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历史剧等。
其他:《浮士德》(歌德)、《圣女贞德》(萧伯纳)、《玩偶之家》(易卜生)《钦差大臣》(果戈理)等。
3.诗歌
莎士比亚、但丁、荷马、艾略特、普希金、歌德、海涅、席勒、惠特曼、泰戈尔等。
中国的《诗经》。
4.散文(广义,含狭义散文、文艺论著、历史著作、报告文学等)
太多了。。。
科幻类(其实应该划入小说中)
1.儒勒·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2.H.G.威尔斯:《莫罗博士岛》、《时间机器》、《隐身人》、《星际战争》等。
《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指环王》属于魔幻类。
科学与科学普及类:
1.《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牛顿)、《物种起源》(生物,达尔文)、《广义相对论基础》(物理,爱因斯坦)、《天体运行论》(天文,哥白尼)等。
书名:《鳗鱼的旅行》这本书的原名是「鳗鱼的福音」。这确实是一本关于鳗鱼的信息的书
作者:瑞典帕特里克·斯文松
关于作者:
前言:? 后来在同一片土地上
? 他站在夜色中
? 鳗鱼们游过草丛
如同破壳的恐惧一般
——谢默斯·希尼
节选片段?自我看法?延伸拓展
鳗鱼的出生:它发生于大西洋西北部一片叫马尾藻海的海域,那是一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非常适合鳗鱼出生的地方。马尾藻海实际上不是一片有明确界线的水域,而是一片海中之海。它位于古巴和巴哈马群岛略往东北一点、北美海岸以东,不过它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 马尾藻海就像梦境一样:你无法确切地说出你何时进入,又何时走出它。你只知道,自己曾经去过那里。
马尾藻海 :马尾藻海又称萨加索海(葡语葡萄果的意思),是大西洋中一个没有岸的海,马尾藻海是一个“洋中之海”
500多万平方公里的马尾藻海就像在由海流封闭起来的圆圈里打转的一个温暖又缓慢的漩涡。这里的水是深蓝色的,很清,在某些地方有近7000米深,海面上覆盖着黏糊糊的褐藻,仿佛巨大的地毯。这些褐藻叫作马尾藻,这片海也因此得名。就是在这里,欧洲鳗鱼——拉丁语学名Anguilla anguilla——出生了。
鳗鱼在生长的过程中会经历鳗鱼生命的四个阶段 。 从透明的柳叶状幼体再蜕变到全身透明的玻璃鳗。 在 第二阶段 它们全身透明同时它们也很脆弱,似乎缺少保护,被一些人比如巴斯克人 视为美味。
玻璃鳗抵达欧洲海岸后,大部分都会往河流上游游去,迅速地适应在淡水中的生活。就是在这里, 鳗鱼完成了又一次蜕变,变成了黄鳗 。玻璃鳗身上柔软和脆弱的地方,在黄鳗身上都变得强壮而坚韧。
鳗鱼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以这种黄褐色的形体生活着,时而活跃时而消极。除了每日寻找食物或藏身处,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 。仿佛生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等待,仿佛生命的意义将出现于等待的间歇,或者抽象的未来。除了忍耐,别无其他实现之途。
一条幸运地避开了疾病和灾难的鳗鱼,可以在同一个地方一直活到50岁。有一些被关养的瑞典鳗,可以活到80多岁。据传,有的鳗鱼寿命超过100岁。如果鳗鱼不去考虑摆在它们面前的生存目的,即繁殖后代, 它们似乎可以想活多久就活多久。仿佛它们能够永远这样等下去 。在它们生命的某个时间,会决定繁殖,这时它们表皮上那层暗淡模糊的黄褐色将消失,色泽将变得更加鲜艳清晰,背部将变成黑色,身体两侧变成银色,带有清晰的线条, 黄鳗变成了银鳗, 这是一场苦行僧式的漫长旅行,引导这场旅行的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目的,事关存在的意义。
这本书主要讲解鳗鱼的出生再到怎么捕捉鳗鱼以及对鳗鱼的观察来展开的话题。 在这本书里作者把鳗鱼拟人化赋予了它们更多内容,使它们不再只是其本身或者想要成为的东西。
蕾切尔·卡森描述鳗鱼时她将鳗鱼描绘成一种有意识、有感情的生物,一种能够记忆和思考的动物,它们会因为命中注定的艰难而感到痛苦,也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蕾切尔·卡森 :20世纪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海洋生物学家之一。她不仅增加了我们对鳗鱼的认识,还增加了我们对其必然从属于其中的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的认识。
1941年,蕾切尔·卡森的第一本书出版了,书名叫《海风下》(Under the Sea-Wind)。它是由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的那篇关于海洋的文章拓展而成的。她在给出版商的一封信里写道:“对我来说,这些故事不仅会挑战我们的想象力,也会让我们在看待人类问题时有一个更好的视角。它所讲述的,是一直在发生的事情,它们就像太阳、雨水或海洋本身一样,是永恒的。海洋生物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不懈斗争,也反映出陆地上所有生命——包括人类与非人类的生命——之间的斗争。”“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鳗鱼会害怕。但对我来说——我相信对很多了解它们的故事的人来说也一样, 遇到一条鳗鱼差不多就像遇到一个去过地球上最美丽、最遥远地方的人;我立刻就能看到一幅生动的景象,那是鳗鱼去过的神秘地方,是我——作为人类——永远无法造访的地方。”
在她的笔下,鳗鱼是它们本身的样子,也是可以让人产生某种共鸣的东西。鳗鱼是一个谜,但也不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她通过对鳗鱼的观察写了很多鳗鱼种类,但是让我印象对深刻的是 布兰特维克鳗鱼 。
布兰特维克鳗鱼:
它跨越了所有障碍,活得比周围所有人都久,它成功地将这种漫长、无望的生活——从出生到死亡——延长到了一个半世纪,可是它仍然无法回到马尾藻海的家。客观条件将它困在一个永远在等待的生活中。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布兰特维克鳗鱼的意义:“时间是一个不可信赖的伙伴,无论每一秒显得多么漫长,生命都会在转眼间结束:我们出生,有自己的起源和传承,尽全力去摆脱这种预先设定好的命运;也许我们成功了,但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必须一路回到那个来处;如果不能到达那里,我们就永远不能真正地完成自己。就这样,我们顿悟了,仿佛一辈子都生活在一口黑暗的井中,对于自己到底是谁一无所知。然后突然有一天,一切都晚了。”
至于为什么是鳗鱼?为什么作者会写一本关于鳗鱼的书?
答案很简单,因为鳗鱼是“我”和爸爸的情感纽带。鳗鱼身上,有太多珍贵的回忆。和鳗鱼有关的一切都与爸爸交织在一起。那个沉默,严肃,辛苦的工人父亲,将他渴望却从未拥有的父爱给了“我”。
最难忘的一句:「遇到一条鳗鱼差不多就像遇到一个去过地球上最美丽、最遥远地方的人。」万物有灵,要记得人类之外的存在。事实上,我们人类所能忍耐的「漫长时间」其实太短暂了。无法像鳗鱼一样,经历真正意义上的蜕变,与此同时,又无法忍受单调乏味的时间,和无聊漫长的等待,因为这让我们觉得「时间是如此具有存在感,如此顽固」。我们无法想象,自己像鳗鱼一样,在黑暗的井底,孤独地待上150年,被剥夺所有的感官。
从鳗鱼的拟人化中可以看到时间和等待、生死之悖论、真正的理解。在人和鳗鱼几千年的对视之中,我们发现,生命的确是平等的,我们各自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未来、自己命定的剧本付出相应的代价。而所谓真正的理解,始终是人傲慢的奢望。
《鳗鱼的旅行》是一本难以被归类的书。所以它真是的一本很值得被讨论、被分享,耐人寻味、让人思考的书。在这本书里鳗鱼不再被当做是一种食材,而当作一种奇特的物种,一个令科学家历尽艰辛去破解其秘密的生物,它确实拥有极其独特、神秘、孤独的生命之旅,它像一个智者,也像一个修行者,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宛如它真的懂得生命的意义。
本文来自作者[乾刘新]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281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乾刘新”
本文概览:文学:绿山墙的安妮,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四世同堂,安妮日记, 动物:小战马,灰熊卡普,野性的呼唤,红脖子,孤岛野犬,狼王梦 科幻类:首推狩魔手记(估计你看过)...
文章不错《好书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