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知识点有什么?

?朝花夕拾知识点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地位与影响、故事概要、艺术特色几项。

《朝花夕拾》中的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童年生活到青年时求学的不同阶段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这10篇文章基本上是以时间为顺序的,从《狗·猫·鼠》到《父亲的病》这7篇,以及《琐记》的第一部分,记述的是鲁迅在故乡绍兴的生活。鲁迅的童年生活,我们可以从《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中有清晰的了解。

《朝花夕拾》书目介绍:

《朝花夕拾》中的这10篇文章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结构。散文集基本上是以作者的童年和青年生活经历为线索来安排文章顺序的。第1篇到第6篇主要写童年世界,第7篇和第8篇写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的青年时代,第9篇和第10篇怀念师友,回顾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过程。

另外,各篇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第1篇《狗·猫·鼠》从侧面提到了阿长,第2篇就专门回忆《阿长与〈山海经〉》;第2篇写了有趣的“三哼经”,在第3篇就谈到那令人生厌的《二十四孝图》。

接下来的3篇《五猖会》、《无常》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枯燥的背书谈到迎神赛会,再从迎神赛会谈到令人难忘的无常,最后又从百草园谈到三味书屋,都是经过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安排,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情景。

主要篇目:共十篇——《狗·猫·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阿长和山海经》 《父亲的病》 《二十四孝图》 《琐记》 《五猖会》 《藤野先生》 《无常》 《范爱农》

《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第一篇作品《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上述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五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农)、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长妈妈——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开朗、纯朴的深受封建礼教束缚的旧时代农村妇女。她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也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我”对她表现出尊敬和同情。(《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总之,他是一位具有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大学教授,“我”对他表示深深地怀念之情。 (《藤野先生》)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我”对他表示同情和悼念。 (《范爱农》)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他深受封建思想影响,对“我”的学业严格而固执,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由此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五猖会》)(《父亲的病》)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琐记》)

《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都是回忆性文章,但它们不是对往事的单调的记录,而是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撷取那些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动地描述,选择富有个性的情节和细节描画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本文来自作者[芷蕾]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2838.html

(12)
芷蕾的头像芷蕾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芷蕾的头像
    芷蕾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芷蕾”

  • 芷蕾
    芷蕾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朝花夕拾知识点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地位与影响、故事概要、艺术特色几项。《朝花夕拾》中的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童年生活到青年时求学的不同阶段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

  • 芷蕾
    用户100904 2025年10月09日

    文章不错《朝花夕拾知识点有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