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论语》
作者:孔子
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业,这里的"立"是指学业的根基已经树立,就是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会被外力所动摇。
四十不惑,确切的说也不是四十岁没有疑惑,“立”与“惑”是一组对立,界定在于是否懂得行权。
三十而“立”时通常遇事无权可行,无权则无发言权,对事态度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四十时,已掌握一定权利,此时处事相对通达,对待事情是无可,无不可。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并非常言说的年纪大了,耳朵顺了,听什么都能接受。《说文》中提到:“理也,损百川。”意思是河川流通顺畅了以后,才看得天下美景。
正所谓,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
扩展资料:
二十弱冠——男子二十就要把头发束起来,表示不再是小孩了。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诠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大寿有什么别称吗?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来稀,
八十、九十耄耋、
一百岁期颐之年。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原文是:出自《论语·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为政》。
然而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中曾讲说,这几句的话的另一种意思:”在人的十五岁时候决定学习的方向,三十岁的时候确定一生的原则,四十岁的时候对人生的目标不再动摇,五十岁的时候明白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六十岁的时候广泛听取多种意见,这样到七十岁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就绝对不会做出逾矩的事情。
扩展资料
论语 为政: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参考资料:
别称: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杖朝之年。
以前在古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在30到40岁左右,30岁当爷爷的多的是,30岁都已经自称老夫了。
古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
古代在80岁叫杖朝,意思是拿着拐杖上朝廷,可以打皇上的。八十到九十合成耄耋。一百岁叫乐期颐。
扩展资料
天命之年指男子进入五十岁这个年龄段。“天命”一词源自《论语·为政》:“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学问,三十岁学有成就,四十岁已明了事物之所当然而无所疑,五十岁已知天命,六十岁则声人心通,无所违逆,七十岁则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从此,男人五十岁就被称作“天命之年”或“知命之年”。《礼记》中说:“五十日艾”,因此,男子五十岁又被称作是“如艾之年”。
花甲之年指人进入六十岁这个年龄段。“花甲”一词源于古代用天干地支计算年龄的方法。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一个轮回,错综参差相配,因而叫“花甲”。人活满了一个甲子,就意味着已经度过了天地宇宙的一个完整周期。
六十岁又称“耳顺之年”,这是按照孔子“六十而耳顺”的说法。“顺,不逆也。耳闻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也就是说,人到六十,能明察分辨,听得进各种不同的言辞,为人处世已到了相当圆熟的时期。因此,六十岁被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
古稀之年指人进入七十岁这个年龄段。“古稀”一词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三首》中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世间普遍认为七十岁是人生一道高高的门槛,能活过七十岁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人们称七十为“占稀之年”,庆七十大寿要比六十大寿还要隆重、热烈。
本文来自作者[称晨]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285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称晨”
本文概览:出处:《论语》作者:孔子原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三十而立并非三十岁成家立...
文章不错《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