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邓稼先》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的理想党员。”
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五.《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1.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2.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的“说”与“做”与在革命家方面的“说”与“做”含义上有没有不同?
参考答案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第5段中“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是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参考答案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
4.“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参考答案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参考答案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六.《社戏》
1.从《社戏》第10节中选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这些传神的行动描写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动词有:拔、点、磕、退、上、架。这段课文写少年朋友们高兴地开船出发时的动作。“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这些动词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们开船的动作,用意是表现出少年朋友们架船熟练、敏捷的技巧、聪明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的愉快心情。
2.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很精彩。夏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所感烘托了“我”的急迫心情?月夜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 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
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们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
3.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4. 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山为什么说“踊跃”?
参考答案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以新的含义。
③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参考答案“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参考答案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⑤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航船行驶飞快的样子,而且富有童趣,符合儿童心理。(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而且富有童趣写老渔父有侧面烘托的作用)
七.《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出现了几次?从修辞上看属于什么修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共出现了三次,它属于间隔反复,这句话从内容上讲为全文奠定了高昂的基调,它的多次出现使文章弘扬激荡生命和磅礴力量的主题一步步得到深化。从形式上讲,节奏明快,简洁有力,使我们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厚实,以及生命的激越,二者结合起来,这篇文章就达到了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
2.如何理解“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一句中“痛快”和“蓬勃”这两个词语?
[参考答案]“痛快”词性为形容词,本义是直率、爽快的意思;“蓬勃”词性为形容词,本义是繁荣、旺盛的意思。两个词应做定语,起修饰、限制名词的作用,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做谓语,可解释为“使痛快”、“使蓬勃”,把安塞腰鼓所鼓出的生命的激情和力量之美充分表现了出来。
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试分析该组排比句。
[参考答案]本句排比,写出了鼓声的悲壮、振奋和力量,具有排山倒海的感人气势。
4.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参考答案“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5.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参考答案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6.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参考答案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7.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参考答案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课内语段阅读: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作者用“一群茂腾腾的后生”这句话做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突出后生们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选文写的是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人物是茂腾腾的后生;性格是朴实的;神情是沉稳而安静;而腰鼓则是呆呆的,不曾响。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动静结合,更衬托出后生们的英姿。
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参考答案人和鼓的静则是为下文腰鼓表演蓄势。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单独成段,引人注意,人和鼓由静而转到动。
5.在选文中找出表现这群后生的两个比喻句,并分别指出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参考答案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表现了后生的朴实和沉静美;“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表现了这群后生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6.你最喜欢选文中哪句话,把它抄下来,并说说其妙处是什么?
八.《伟大的悲剧》
1.茨威格这位著名传记作者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者斯科特写下这悲壮的一幕?
[参考答案]课文最后说:“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者关注的不是斯科特这次南极探险的成败,而是他们在这次悲壮之旅中表现出来的高尚精神。这样的人类精神已经远远超越了那次活动本身和那个时代,成为全人类跨时代、地域的宝贵精神财富。所以茨威格要热情地为斯科特这位失败英雄写传记。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身上表现了哪些人类精神和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首先斯科特他们身上鲜明地表现出人类不懈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在这次行动中他们还表现出坚定、执着、勇于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他们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硬汉,都豪气冲天;他们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恶劣环境和生死关头,都能够团结协作,甚至不惜为团体、为同伴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身上还表现出强烈的爱心,对祖国民族、同伴亲友的一片挚爱之情正是支撑他们英勇行为的强大动力之一;斯科特还具有诚信的绅士风度,在竞争失败后勇于承认,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
九、《在沙漠中心》
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乐观、平静”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1.语句赏析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参考答案]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我”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我”感到绝望,这是“我”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我”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我”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参考答案]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我”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我”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我”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2. 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参考答案]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十.《猫》
郑振铎的名篇,郑振铎(1898 —— 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
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同时,借鉴文章的写作特色。
1.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参考答案]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2.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后来,猫死了,因此,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3.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参考答案]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或者“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4.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参考答案]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和性格的缺陷。
5. 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十一.《斑羚飞渡》
1.课文写镰刀头羊的叫声共有几次,各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 文中重点写了镰刀头羊的三次叫声:
第一次,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
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第二次,在一头母斑羚恍惚走进彩虹的斑斓光带时,镰刀头羊发出“咩”的吼叫,招回
母斑羚,同时告诉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办法(用死亡换取生存),并指挥迅速实施;
第三次,在老年斑羚与年轻斑羚两队数量悬殊时,镰刀头羊悲怆地轻咩一声,这表示为了让更年轻的生命获救,只能牺牲正当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内的同类了。这叫声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镰刀头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
2.课文中为什么几次写到彩虹?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3.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
[参考答案]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所以说是“用死亡做桥墩”。
4.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一事为什么让“我”感到震惊?
[参考答案] “我”是个猎人,参照人类在此种情景下常有临阵脱逃的表现,所以震惊。
5.在这句话里,“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
[参考答案]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初中语文竞赛必备文学常识
文学史基本知识方面:要求学员掌握教材中“文学概述”和作家简介部分的基本常识,包括各个时代的主要文体,重要文学流派的发展情况、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3有重点作品的作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名、字、号,所属流派、重要的文集、注本及有关的必要知识;部分重要著作的成书过程、版本、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作品方面:按照大纲要求,文学作品部分分为重点作品和一般作品两部分。
对于一般作品的要求,一般只限于知识性范围,如作者、篇名、作品的体裁、作品的基本内容类型等。对于重点作品,则应达到熟、懂、会分析的程度。所谓熟,就是要熟悉作品的基本情况和作品的详细内容;所谓懂,就是要能够正确理解作品的字、句、典故等,井能难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所谓会分析,就是要能够从作品出发,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并且评说其优劣得失。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知识点
一、先秦文学概述
二、诗歌
三、散文
四、寓言
要求:
一、先秦文学概述
识记:
1.《弹歌》是较为可信的原始歌谣。
2.著名的神话传说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4.《诗经》中的作品,根据乐调分为“风”、“雅”、 “颂”三类。
5.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的一种新诗体。
6.《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叙性抒情诗。
7.先秦历史散文主要有《左传》、 《国语》、 《战国策》等。
8.《左传》是春秋时期的编年史。
9.《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10.《战国策》是以战国时期的史料编纂而成的。
11.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说文三个阶段。
12.《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语录体散文集。
13.《墨子》是墨翟及其后学的著作。
14.《孟子》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对话式语录体散文集。
15.《庄子》善用构思奇特的比喻和寓言。
16.《荀子》中的文章都是长篇专题学术论文。
17.《韩非子》的内外《储说》和《说林》上下等篇,集录了大量寓言。
简单应用:
1.简述《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
2.简析《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3.简析《左传》长于叙事的特征。
4.简析《战国策》长于辞令的特征。
5.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
6.简析《庄子》运用比喻和寓言的特点。
第二编 汉代文学
知识点:
一、汉代文学概述
二、诗歌
三、散文
四、《史》、《汉》故事
要求:
一、一、汉代文学概述
识记:
1.赋是作为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
2.赋的鼻祖可推战国时的宋玉和荀况。
3.汉代的赋可分为骚体赋、大赋和小赋三类。
4.贾谊《吊屈原赋》是骚体赋的代表作。
5.标志汉大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6.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
7.汉大赋具有“铺张扬厉”和“劝百讽一”的特点。
8.张衡的《归田赋》标志着小赋取代大赋的转变。
9.司马迁的《史记》首创纪传体史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0.《史记》的体例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
1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12.《汉书》的体例包括纪、表、志、传四部分。
13.西汉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有贾谊、晃错等。
14.汉乐府民歌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精神。
15.《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简单应用:
1.简述汉代骚体赋、大赋、小赋各自的特点。
2.简述《史记》的思想内容。
3.简析《史记》人物传记善写人物的特点。
4.简析《史记》语言艺术的特征。
5.简析汉乐府中叙事诗的艺术特点。
6.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知识点: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二、诗歌
三、辞赋与散文
四、小说
要求: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识记
1.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
2.曹操诗善于用旧题乐府写时事。
3.曹丕《燕歌行》是最早出现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
4.钟嵘《诗品》称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5.王粲被《文心雕龙》誉为建安“七子之冠冕”。
6.蔡琰的代表作是五言《悲愤诗》。
7.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8.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
9.陶渊明的诗歌,依题材内容,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两类。
10.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有《木兰诗》、《敕勒歌》。
11.鲍照的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十八首。
12.“大小谢”指谢灵运和谢胱。
13,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诗人。
14.庚信是南北朝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
15.骈文以四字句和六字句为主,讲究对偶、声律、用典和藻饰。
16.庚信是南北朝骈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
17.干宝《搜神记》是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
18.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刘文庆《世说新语》。
19.曹丕《典论·论文》肯定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0.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
21.刘勰《文心雕龙》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22.钟嵘《诗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诗专著。
简单应用:
1.简述汉代五言诗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的发展过程。
2.简释:“建安风骨”。
3.简述曹植后期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
4.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思想内容。
5.简述庚信后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知识点: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二、诗
三、词
四、散文
要求:
一、隋唐五代文学概述
识记:
1.隋代诗歌名篇有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的《昔昔盐》。
2.唐代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3.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体诗称为“上官体”。
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陈子昂是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
6.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等。
7.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等。
8.盛唐时期双峰并峙的大诗人是李白和杜甫。
9.李白的七绝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审美理想。
10.杜甫的诗歌有“诗史”美誉
11.“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基本风格。
12.“大历十才子’’在中唐前期诗坛上享有盛名。
13.新乐府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
14.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全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15.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贾岛为代表。
16.李贺诗歌以浓厚的浪漫色彩在中晚唐之交的诗坛上别开境界。
17.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号为“小李杜”。
18.晚唐发扬新乐府创作精神的诗人有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19.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
20.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文人。
21.五代西蜀的赵祟祚所编《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
22.南唐词人以冯延已、李憬、李煜为代表。
23.初唐骈文佳作有王勃《滕王阁序》和骆宾王的《代徐敬业檄天下文》。
24.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是韩愈和柳宗元。
25.韩愈被苏拭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26.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堪称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之冠。
27.晚唐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
28.唐代传奇是唐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
29.唐传奇的名篇有《南柯太守传》、《枕中记》;《霍小玉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等。
简单应用:
1.简析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2.简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3.简析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4.简述中唐新乐府运动。
5.简述中唐古文运动。
6.简述韩愈散文的艺术成就。
7.简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知识点:
一、宋代文学概述
二、诗
三、词
四、散文
要求
一、宋代文学概述
识记:
1.宋初诗人王禹偶效法白居易。
2.宋初西昆诗派因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
4.北宋前期诗人梅尧臣和苏舜钦并称“梅苏”。
5.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倡导“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6.江西诗派因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7.杨万里的景物诗形成独特风格,人称“诚斋体”。
8.《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使范成大在文学史上赢得“田园诗人”的称号。
9.陆游是宋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
10.永嘉四灵以晚唐诗体相标榜,专意学习贾岛、姚合。
11.江湖诗派因钱塘诗人兼书商陈起所刻印的《江湖小集》而得名。
12.北宋前期词的代表作家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柳永、苏轼等。
13.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秦观、贺铸等。
14.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大成的作家。
15.李清照论词有“别是一家”之说。
16.张元干和张孝祥上承苏拭,下启辛弃疾等豪放词人。
17.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
18.南宋后期典雅词风的代表词人有姜夔、史达祖和吴文英。
19.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20.话本指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用的底本。
21.宋代话本主要分为小说和讲史两大类。
22.元好问是金代最负盛名的大诗人。
23.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元、明戏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简单应用:
1.概述宋诗的主要特色。
2.简述欧阳修诗文创作的成就。
3.筒述苏拭诗歌的艺术成就。
4.简述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
5.简述柳永对词发展的贡献。
6.简述苏拭对词发展的贡献。
7.简析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
8.简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9.简析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10.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特色。
第六编 元明清文学
知识点:
一、元明清文学概述
二、戏曲
三、散曲
四、小说
要求:
一、元明清文化概述
识记:
1.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2.元前期杂剧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康进之等。
3.关汉卿被王国维推为“元人第一”。
4.元后期杂剧创作中心南移到临安(今杭州),最优秀的作家是郑光祖。
5.南戏亦称“戏文”,是宋代产生于温州一代而流行于南方的地方剧种。
6.元末高明的《琵琶记》被后人推祟为“南戏之祖”。
7.元末四大传奇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8.马致远是元代领袖群英的散曲大家,有《东篱乐府》。
9.元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有张中久、乔吉、张养治等。
10.杨维帧是元末诗坛领袖。
11.六大长篇小说指《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12.“三言”、“二拍”指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3.传奇体、笔记体、章回体和话本体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四种主要体制。
14.明清传奇是以演唱南曲为主的一种新的戏曲形式。
15.明代最杰出的戏曲家当推汤显祖。
16.代表清代剧坛最高成就的是康熙年间洪《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17.明代重要的诗人有刘基和高启。
18.明中叶的后出现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员为代表的“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9.清前期的代表诗人是钱谦益、吴伟业、王士帧。
20.清中叶开创新格局的诗人是定枚和赵翼。
21.清前期三人词人指陈维崧、朱彝尊和纳兰性德。
22.陈维崧词作篇什之富,为古今词人之冠。
23.清代中期张惠言创立常州词派。
24.明代唐宋派作家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
25.公安派以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为代表。
26.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魏禧、汪琬。
27.以方苞、刘大魁、姚来为代表的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
简单应用:
1.简述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2.简述元散曲的发展概况。
3.简述明清章回小说的思想内容。
4.简述明清小说的文体特点。
5.简述明清诗歌发展概况。
6.简述清代诗歌发展概况。
7.简述明代散文发展概况。
8.简述桐城派的文学主张。
附:近代文学
一、近代文学概述
识记:
1.“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黄遵宪。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代表诗人是秋瑾、章炳麟。
3.近代散文有两个支派:“新体散文”和后期“桐城派”。
4.四大谴责小说指《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记》、《孽海花》。
文学常识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1.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 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 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 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 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 六合: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本文来自作者[晓烟]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330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晓烟”
本文概览:四.《邓稼先》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的理想党员。” 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
文章不错《谁有七下语文文学常识概括阿 。》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