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都行。因为版本不同,古诗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过以“自”为佳。理由如下: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依中华书局《临川先生文集》1959版及《全宋诗》王安石卷4,另查天涯在线书库及多个版本,结句为“只缘身在最高层”。
其实只要看到这首诗,马上会联想到另一首苏东坡的名作《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诗在立意、谋篇、炼句上均极相似。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绝。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王诗借写景抒发壮怀;苏诗借写景畅言事理,且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启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两诗都用“缘”字导引结穴;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基本相同。
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到底是谁学谁?借鉴网上资料,《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此诗一出立成典故,雅俗咸通,竞相援引。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
由此可知,王诗先于苏诗。也就是说苏东坡学了王安石。到底王安石原诗是“只缘身在最高层”还是“自缘身在最高层”?通过背景的了解及对登飞来峰一诗的品味,我认为是“自缘身在最高层”。理由有三:
1、“自缘”比“只缘”更符合全诗韵味。《登飞来峰》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转句直入情语,着“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只缘”与“自缘”虽然很相似,但在语气和词义上还是略有差别的,“只缘”略显沉郁和无奈,与出句“不畏”二字味道明显不同,自缘显得自负和豪放,与出句连读,一气贯通。既然前句是“不畏浮云”,豪语在先,自然后句要“自缘身在”,壮语在后。王安石在炼字上一丝不苟,流传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故事,与苦吟诗人贾岛的“推敲”故事交相成趣。必不会在字面上松懈的。
2、从两诗写作背景上看,王写此诗时只有30岁,初涉宦海,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显得自负;苏诗写于47岁,宦海沉浮多年,又是在调任途中写就,沉郁无奈之气难免。且苏诗写于王诗之后,以苏之才气,必不会照搬原词,自缘二字又不符心境,用只缘合理。
3、从写作特点上看,王早期作品多意气风发,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的不少咏物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此诗写于三十岁,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不会含沉郁无奈之气。
“只缘身在最高层”句应是后人受苏诗影响误传的。
只写了庐山。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0),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之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书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本文来自作者[恨云]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336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恨云”
本文概览:两种都行。因为版本不同,古诗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过以“自”为佳。理由如下: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此诗依...
文章不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是“只缘身在最高层”还是“自缘身在最高层”?》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