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_2

 有很多同学在备考初中会考地理时,因为之前没有对知识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低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识记P37图2.19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初中地理会考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1.混淆我国领土最北端和最东端。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错误地认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得到遏制,每年新增的人口不多”。

 我国通过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还较多。

 3.混淆“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4.片面地认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山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山区面积所占比重过大,对经济发展往往不利,如种植业、交通受到限制,地质灾害频发等;但山区也有它的优势,如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以在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采矿业、林业、旅游业等。

 5.混淆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因为那里纬度较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上,因为那里海拔高。

 6.片面地认为“湿润区内的河流都是外流河,干旱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划分,是看它最终是否注入海洋,即使是干旱区的河流,只要最后注入海洋,也为外流河。

 7.片面地认为“长江和黄河的水患,是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单方面造成的”。

 长江和黄河的水患,不是单一地受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影响,而是二者都有影响。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患,除了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降水、地形等)影响外,与乱采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等人类活动也有关。

 8.错误地认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但如果利用不合理,同样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例如,水资源可以更新、再生、循环使用,是可再生资源,但一旦遭受污染就可能失去其“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变得不可再生。

 9.片面地认为“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所以我国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我国在通常状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0.错误地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不能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能彻底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华北地区本来就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如果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现象不加以改善,仍然会出现缺水问题。因此,要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还要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多管齐下。

 11.混淆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其对应的运输工具分别为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和管道。

 12.片面地认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均以资源丰富为前提”。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资源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将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工业布局的首选之地。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条件主要是雄厚的科技力量和发达的水陆交通等,本地区的资源并不丰富,但上海市依靠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并依靠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样发展成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

 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

 ⑴、主要油田:

 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东和河南之间

 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

 ⑵、主要煤矿:

 黑龙江省河北省辽宁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内蒙古

 鞍山、

 本溪开滦阜新大同、阳

 泉、西山淮北、

 淮南平顶山六盘水攀枝花霍林河

 ⑶、主要铁矿:

 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海南省

 鞍山、本溪迁安白云鄂博大冶马鞍山攀枝花石碌

 注:辽宁省、四川省、河北省三个省的铁矿最大。

 ⑷、有色金属分布: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湖南锡矿山锑

 甘肃金昌镍湖南水口山铅、锌

 山东招远金贵州铜仁汞

 江西德兴铜广西苹果铝

 江西大余钨云南个旧锡

 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草地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⑵、林地: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⑶、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黄河干流上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1、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拓展阅读: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方法

 清基本概念,夯实基础。会考中,许多初中学生极容易将相近、相邻的概念混淆在一起,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有些初中学生随意缩小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或者反之,这样就会造成初中地理不必要的失分。

 讲透基本原理,学会灵活应用。地理原理在初中教材中只有概括性、描述性地零碎提到,学生分散接受这些原理,学习效果可能较差。

 加强针对训练,掌握解题技巧。理解题意后,迅速从记忆库中提取与采分点相关的知识,再去查看初中地理教材、图册中有关的资料,最后提取正确信息做答。

 加强读图训练,攻克学习难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会考考查必考的重点难点。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地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学科,因为它在现实生活中能较好的应用。不知道同学们总结地理知识点没。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从世界看中国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大的东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临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的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

 (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

 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1)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1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12.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人口增长过多产生的负面影响

 人均粮食、布匹减少,医院就医困难,给国家、学校、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我国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居世界后列,全国每年新增财富大部分北新增人口消耗掉,用来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财富就减少了。

 1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1)自然原因,东部耕地多,气候好,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

 (2)社会经济方面,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

 (3)开发历史原因: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1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2%,其余55个民族占8%,称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500万的有9个。

 (记忆口诀:西北蒙、回、维,东北满族乡,西南苗、彝、壮,土家、藏族广)

 17.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18.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19.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云南省

 20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21.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大杂居”有利于民族的交流,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共同繁荣;“小聚居”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

 本章重点地图:图1.4 图1.7 图1.11 图1.16

 初二的地理知识点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势特征

 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33%、高原26%、盆地19%、丘陵10%、平原12%)

 4.主要地形区

 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盆地、平原顺序为从大到小)

 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5.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较多,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别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以上为主要的)

 6.各山脉两侧的主要地形区

 7.要充分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乱开矿,滥采矿,以及过量捕杀野生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8.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7月份(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均在20摄氏度以上。

 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

 9.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10.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五个温度带,从北到南依次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11.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1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3.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

 湿润地区(降水量>800mm)

 半湿润地区(400mm<降水量<800mm)

 半干旱地区(200mm<降水量<400mm)

 干旱地区(降水量<200mm)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在西北地区。

 14.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共同影响,我国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

 15.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6.夏季风和冬季风的特点比较

 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锋面雨又称梅雨

 18.季风区的气候特点:雨热同期

 20.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21.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2.内流河→内流区→内流湖→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

 23.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淡水湖(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24.额尔齐斯河(西北)流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西南)流入印度洋,长江、黄河流入太平洋;我国没有河流流入大西洋。(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5.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季风区内

 26.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2)水量较小

 (3)汛期短

 (4)流程短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7.黄河和长江的概况

 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

 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28.长江频发洪灾原因

 (1)流域内支流多,暴雨时同时涨水

 (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作用减弱

 (3)上游植被遭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弯曲,不利水流下行

 29.如何更好的利用长江的水运价值

 (1)平垸行洪;(2)裁弯取直;(3)退田还湖;(4)疏浚河道;(5)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30.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

 31.长江的两个称号:“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初二的地理知识点三

 疆域和行政区划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乌苏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拓展阅读: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成绩

  1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成绩:把基础打牢

 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全部会了,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点都吃的很透彻,所以对于会考准考生们一定要把基础打牢,掌握了更多的基础知识,无论题型再怎么变换,我们都可以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

2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成绩:要明确学习的内容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及时解决问题。如果对地理课上的某些知识点存在疑惑的时候,就要尽快将其解决。地理学科知识点非常杂,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样的疑惑累计的话就会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之后,若是再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了。为此,应该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内容。

 进行预习。预习对于地理学习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要教授的课程,学生要进行提前的预习,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标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着重理解这些问题,才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4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成绩:掌握知识点

 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有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有的是行政区域等等。

初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1.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2.经度的起点是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0°—180°E);以西为西经(0°—180°W),所以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经度数从0°经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3.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4.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5.我国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6.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7.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8.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中国、美国、巴西等国东南部。

9.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10.矿产资源:非洲金刚石、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几内亚湾的铝土,南非的黄金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赞比亚的铜,尼日利亚的石油也非常有名。

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

1、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2、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3、世界海陆的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4、天气和气候: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5、世界气温的分布: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6、土地资源的分布: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7、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8、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该地区是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被称为地球之肺),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9、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羊毛、小麦输出国。因绵羊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0、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本文来自作者[忆山]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3599.html

(13)
忆山的头像忆山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忆山的头像
    忆山 2025年10月12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忆山”

  • 忆山
    忆山 2025年10月12日

    本文概览: 有很多同学在备考初中会考地理时,因为之前没有对知识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低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 忆山
    用户101212 2025年10月12日

    文章不错《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_2》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