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3、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
4、公转的意义:
(1)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66.5°—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23.5°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23.5°—66.5°)。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4、大洲分界线:
(1)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2)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3)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亚、北美:白令海峡。
三、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年变化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七年级地理 教材目录中的内容有丰富的 文化 价值与 教育 价值。我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目录
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附录一: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初一上学期地理 教学 工作 总结
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一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 教学 方法 ,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组织学生自创地理 手抄报 、画地理事物轮廓图等,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七年级上册地理,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我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教学中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帮辅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帮辅,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帮辅力度。对后进生的帮辅,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课后 反思 不够及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目录相关 文章 :
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目录
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目录
3.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目录
4.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目录
5.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本文来自作者[高朗三岁啦]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387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高朗三岁啦”
本文概览: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3、自转...
文章不错《初一上学期地理必背知识点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