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其质量约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一个主要有氢元素和少部分氦元素组成的巨大气体球,其内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氢核聚变反应,源源不断的向宇宙空间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能量,我们称为太阳辐射。
黄矮星太阳
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保障,是地球能源的主要来源,但是你除了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之外,能说出太阳是一颗怎样的恒星吗?太阳和其他恒星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方面的问题。准确的讲太阳是一颗“黄矮星”,属于主序星范畴,大约还会在主序星行列中待50亿年左右。
太阳
恒星是指宇宙中能够发光发热的天体,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都是恒星,恒星也是有其生命周期的,从原始星云,开始不断积聚,最终形成恒星,然后进入主序星行列,进入能够稳定发光发热的阶段,此阶段恒星主要的成分是氢,发生氢核聚变反应。逐渐的,随着恒星氢元素的消耗殆尽,就不能继续维持主序星阶段。
恒星演化史
此时,恒星会向内收缩,内部压力不断增大,会重新点燃氦元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体积膨胀,进入红巨星阶段,最终恒星会走向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我们观察满天的恒星,他们就会处在恒星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二十世纪初,丹麦天文学家赫茨普龙和美国天文学家罗素分别提出了恒星分布图,后来取名为“赫罗图”。
恒星“赫罗图”
“赫罗图”是研究恒星演化的重要工具,其中纵坐标是光度与绝对星等,而横坐标则是光谱类型及恒星的表面温度,如果按照恒星的表面温度和光度两方面数据,我们把观察到的恒星画在该图上,我们就会发现90%的恒星都会集中在图左上方到右下方的对角线带状区域中,天文学家把这一个条带称为主星序,位于该条带上的恒星称为主序星。
恒星发展
而红巨星和白矮星分别位于图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属于恒星的老年阶段,我们的太阳目前刚好位于主星序带上,是一颗主序星,一颗恒星能够在主星序带上待多少时间,取决于恒星的质量,恒星质量越大,光度越大,能力消耗越快,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就越短。
红矮星
由于恒星光度不同,主序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表面温度从高到低分别为蓝矮星、黄矮星和红矮星。而太阳的质量在恒星当中属于中等的,光度也是中等,所以属于黄矮星,大约能够在主序带上待100亿年,目前大约已经在主星序上待了45亿年左右,太阳还有大约50亿年的主序星阶段。我们熟知的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天狼星就是属于蓝矮星。
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太阳系十大恒星:比邻星、半人马座α星、巴纳德星、沃尔夫359、拉兰德21185、鲸鱼座uv星、天狼星双星系统、罗斯154星、罗斯248星、波江座ε星。
1、比邻星
排在离太阳最近的十大恒星第一位是比邻星,这个大家应该都比较清楚,这个恒星距离太阳大约4.2光年,它是比邻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统的第三颗星。
2、半人马座α星
半人马座α星距离太阳也比较近,只比比邻星远0.1光年,它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另外一颗恒星,它还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红色圆圈。
3、巴纳德星
巴纳德星是在1916年被巴纳德发现,名字也因此得名,它距离地球大约5.9光年,目前天文学家在找其周围的行星,但是暂时没有发现。
4、沃尔夫359
排在离太阳最近的十大恒星榜单第4位的是沃尔夫359,它的颜色比较丰富,是漂亮的红橙色,它是一个天矮星,距离太阳大约7.7光年远,需要比较优秀的天文望远镜才能看到。
5、拉兰德21185
拉兰德21185和沃尔夫359一样,也是一个红矮星,通过观察知道在其周围可能有一个行星但是不太确定,它距离太阳大约8.26光年。
6、鲸鱼座uv星
鲸鱼座uv星距离太阳8.73光年,它因为是一个耀星的缘故,所以看起来十分闪耀,很漂亮,不过肉眼也不能看到,需要同天文望远镜才能更好的发现它的魅力。
7、天狼星双星系统
天狼星双星系统距离太阳8.6光年,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看到天狼星A和B星,其中天狼B星是一个白矮星。
8、罗斯154星
罗斯154星会时不时的发出极其耀眼的光芒,然后会维持几分钟最终恢复正常,这个谣言的恒星距离地球9.693光年。
9、罗斯248星
罗斯248星是一个移动中的红矮星,它一直在不断的往太阳方向移动,据说可能大约在38000年左右,它就会成功取代比邻星成为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它现在距离太阳10.32光年,排在离太阳最近的十大恒星排名第九位。
10、波江座ε星
波江座ε星是在波江座星系里面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距离太阳10.5光年,在离太阳最近的十大恒星排名中排在第十位。
太阳系(solar system)是由太阳、8颗行星、100余颗卫星以及许多矮行星和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组成的。
行星由里往外的顺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离太阳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密度大(>3.0g/cm3),体积小,自转慢,卫星少,内部成分主要为硅酸盐(silicate),具有固体外壳。离太阳远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jovian planets)。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密度小(<2.0g/cm3),体积大,自转快,卫星较多。根据宇宙飞船探测资料,它们都有很厚的大气,具有与类地行星相似的固体内核。
扩展资料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其中包含数十万颗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组成的不规则的小星体)。推测它们是介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尚未能聚积成为行星的石质碎块。
流星体存在于行星之间,成分是石质或者铁质。在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一章中所介绍的陨石就是坠落在地球上的陨星碎片。
在海王星轨道至离太阳40~50天文单位的一个环带内,有一个彗星的“仓库”,估计包含1亿~1万亿颗彗星,称为柯伊伯(Kuiber)带。彗星主要由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和甲烷等的冰,混合着尘埃颗粒构成,通常大小从几百米至几十米。
在柯伊伯带内环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时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改変轨道,会沿着一个扁长的椭圆形轨道飞向太阳系内部。当它们接近太阳时,受到阳光加热,气体和尘埃从彗星体内挥发出来,在太阳风和太阳光的作用下形成彗尾。
百度百科-太阳系
本文来自作者[瑾萱心]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424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瑾萱心”
本文概览: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其质量约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一个主要有氢元素和少部分氦元素组成的巨大气体球,其内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氢核聚变反应,源...
文章不错《关于太阳系的知识五大矮星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