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跟常识有什么区别
知识的定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是主客体相互统一的产物。它来源于外部世界,所以知识是客观的;但是知识本身并不是客观现实,而是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表征,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而产生的。
上述定义为我们讨论知识的内涵提供了哲学基础。但宏观的哲学反映论的认识还需要从个体认知角度进行具体化,这样才能有效地用以指导学校的具体教学。
知识的分类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符号表征是最简单的陈述性知识。所谓符号表征就指代表一定事物的符号。例如学生所学习的英语单词的词形、数学中的数字、物理公式中的符号、化学元素的符号等,都是符号表征。
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较为复杂的陈述性知识。
命题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陈述,是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只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如“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里的倍数关系是普遍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可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
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例如,“如何有效记忆?”“如何明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等等。
与哲学不同,认知心理学是从知识的来源、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表征形式等角度对知识进行研究的。例如,皮亚杰认为,经验(即知识)来源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这种经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来自外部世界,是个体作用于客体而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联系认识;另一类是逻辑——数学经验,它来自主体的动作,是个体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如儿童通过摆弄物体,获得关于数量守恒的经验,学生通过数学推理获得关于数学原理的认识。皮亚杰对知识的定义是从个体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表述的。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是“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这是从知识所包含的内容的角度说的,属于一种现象描述。
我们认为,在理解知识的含义时,有必要把作为人类社会共同财富的知识与作为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区分开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个体头脑中的知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表征,即人脑中的知识结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又包括概念、命题、图式,它们分别标志着个体对客观事物反应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这是通过个体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一般来说,个体的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哲学主要对人类社会共同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心理学则主要对个体知识的性质进行研究。
常识 chángshí
[elementary knowledge;mon sense] 普通的知识;一般的知识
卫生常识
作为一个合格的人必须知道的东西
常识 (mon Sense),由 Thomas Paine (托马斯·潘恩) 于1776年发表的支持美国独立的小册子。
2.科学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
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很有知识,是指科学知识还是指常识?科学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呢?我们通过对比来认识一下.A、在北半球,夏季的太阳高度角大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B、太阳在夏季比冬季要厉害.结论:A是科学知识,B是生活常识.如果你知道A,那说明你很有科学知识,是真知识;如果你不知道A,却知道B,那说明你了解生活常识,但却缺乏科学知识,也就是你不是很有知识.分析:说“在北半球,夏季的太阳高度角大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这是科学知识,原因在于:(1)这种陈述经得上观察验证,不随天气、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2)“太阳高度角”(观察点与太阳的连线与地平线的夹角)比“厉害”定义清楚,可进行重复观察,然后进行结果比较.(3)“在北半球”这个适用条件非常必要,如果在南半球则不存在这个现象.如此可见,“太阳在夏季比冬季要厉害”这样的陈述仅仅是常识,而不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要比“常识”更经得起进一步观察和实验的检验,更倾向于准备接受别人的修正,具有更明确的适用条件,并具有预见性和普遍性.。
3.文化和知识的区别在哪里
我个人认为这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是其实质是一样的.以下是我摘抄来的:从个人角度,知识是经过人脑加工并可通过主观意识指导行为的信息;从社会角度,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备可供个人学习的信息载体形式. 文化有广义狭义.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群体所有物质和精神创建活动及成果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与意识形态的概念大致同义.广义的文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狭义的文化=精神文明(其中含制度建设). 还有更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个人受教育的状况.在这个意义上,“有知识”和“有文化”意思差不多.。
4.举例说明事件常识常理和社会学知识的区别
常识常理与社会学知识没有本质上的抵触,比如社会学讲的血缘、地缘、业缘,在生活中体现为其他方式. 从常识角度讲,血缘就是具有遗传基因的血亲,以血统来联系的三姑六九,结合了婚姻关系的姻缘,以亲等来划分,亲疏远近分明,是中国宗法社会的基础;地缘就是因地域纽带而结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历来有“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的观念,也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业缘指同事、同行、客户,这是维持生计的基础,进入陌生人社会后的主要社会关系.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血缘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地理位置关系;业缘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社会学来自社会生活,不会歪曲社会实际,但可能会批判社会现状.。
5.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
1. 常识只是大家所该共知的,知识范围更大,除了常识,还有非常识。
2. 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
3.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由此看来,知识是一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6.知识和常识有什么区别
常识只是大家所该共知的,知识范围更大,除了常识,还有非常识。
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作技能、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一切基于敬畏自然。
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界定。
有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是被人们相信的,这也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标准。由此看来,知识是一文化,而文化是感性与知识上的升华,这就是知识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托马斯·潘恩主要作品有哪些?
1.托马斯?霍布斯过着怎样的生活
霍布斯的父亲是英国韦斯特波特镇(Westport)的一名教区牧师,但是因为他参与了教会外的一场争论不得不离开伦敦。
托马斯?霍布斯的伯父是马姆斯伯里(Malme *** ury )的议员,资助了霍布斯的教育。1602—1608年期间,霍布斯在牛津大学学习了希腊语和拉丁语。
毕业后,他担任了卡文迪什男爵(Lord Cavendish )长子威廉(Willaim)的家庭教师(卡文迪什男爵就是德文郡伯爵,他是霍布斯职业生涯的主要赞助者)。 1610年,霍布斯与威廉游历欧洲大陆。
当时约翰尼斯?开普勒首次发表了行星轨道是椭圆形的研究结果。 伽利略?伽利莱也在1610年发表了他用望远镜观察到的结论。
霍布斯回到英国后遇到了英国政治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培根认为有必要摒弃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观点,霍布斯表示赞同。
然而,霍布斯并不赞同培根的归纳法。培根认为科学知识源于观察。
与此相反,霍布斯认为知识体系的发展源于物质和运动的最初原则,经验的本质正是从这些原则推论形成的。 霍布斯开始阅读古典书籍,并在1628年将修希德狄斯(Thucydides )的历史翻译成了英文。
就在那时,卡文迪什男爵去世,公爵夫人为了减少开支将他解雇。因此霍布斯回到欧洲在另一个贵族家庭工作,成为克林顿爵士( Sir Clinton )之子的家庭教师。
他开始对几何学感兴趣,认为几何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哲学体系的工具。当霍布斯遇到天文学家、牧师、哲学家皮埃尔?伽桑狄和伽利略时,他在天文学领域的兴趣又被激发出来。
从那次改变之后,霍布斯把科学原理应用到了人类世界,尤其是政治和历史领域。他撰写《小论文》(1637年),以几何学的形式阐述了感觉经验。
在攻击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同时,也成为他自己独创性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人们察觉不到的粒子运动的变化是知觉的产生原因。
1650年,霍布斯将《论法的原理》分为两部分出版:心理学 论述《人性论》()与表达支持统一 *** 观点的《国家论》(De CbApore PWrtb )。 当英国政治力量更替时,《国家论》这本著作使霍布斯的生活陷入危险当中。
因为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人们怀疑他是一名无神论者。并且因为他不信奉基督教而被他人 排斥。
总之,他维护君主政体的做法使议会反对他。与此同时,在查理二世成为国王之前, 霍布斯曾担任其数学老师,并出版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利维坦》(1651年)。
在1645—1663年间,霍布斯卷入了与其他思想家长期的争论中。他与北爱尔兰 德瑞市主教约翰?布拉威尔(John Bramwell)在自由意志这一问题上进行了争论。
牛津大学的两位教授对霍布斯非常不满:几何学教授约翰?沃利斯(John Wallis)痛 斥霍布斯把圆变成方形的想法(这是一个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问题,当时人们想要设 计出一种方法,可以画出与所给的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天文学教授赛思?沃德 (Seth Ward)反对霍布斯的整个哲学体系。
霍布斯75岁时还打网球,84岁时,他用拉丁文诗句重新撰写了自传。在86岁的 时候出版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译著。
2.求 托马斯 潘恩的《常识》中作为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的发刊词
ENTREPRENEUR'S CREDO
“I do not choose to be a mon person. It is my right to be unmon—if I
can . 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 .
I want to be the calculated risk , to dream and to built ,to fail and to succeed.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 for a dole; I prefer the challenger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te calm of Utopia.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 nor my dignity a handout.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 nor bend to any threat.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to think and act for myself,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 creations 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dly and say:
This, with God's help , I have done. All this is what it means to be an
Entrepreneur ”
托马斯·潘恩(ThormasPaine,1737~1809年)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出身于英国诺福克郡一个基督教教友会的家庭,当过裁缝、教师、税务官。1774年移居美国,不久就投入独立运动。1787年他返回欧洲,参加了法国大革命。他的主要著作有《常识》(1776年)、《林中居民的信札》(1776年)、《人权论》(1791~1792)等。
本文来自作者[夔燕]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450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夔燕”
本文概览:1.知识跟常识有什么区别 知识的定义 知识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有争议。我国对知识的定义一般是从哲学角度作出的,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知识”条目是这样表述的:“所谓知...
文章不错《常识和知识_1》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