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的“道”如何理解?

书道传说日本天平年间光明皇后曾临摹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羲之典雅的笔风博得许多日本人的爱好,为世人所推崇。日本正仓院内收藏的王羲之书法作品是当年光明子嫁给圣武天皇时的随身嫁妆。日本平安时代假名文字已经确立,迎来了书道的全盛时期。对于皇亲贵族的子女来说,书说是必不可少的修身课。实用的书法转变为技艺之道则是在日本镰仓末期至室町时期。同其他的艺道一样,书道界也产生了不少的流派。书道先驱藤原行成创立的世尊寺派在众多的流派之中享有最高权威。尔后加入这一流派的尊圆创造了独特的书法风格,创立了青莲院流派。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青莲院流派一直是和(日本)式书法的主要流派。不足的是日本室町时期的书道各流派均以秘事口传传宗接代。弟子只知墨守师风,却无心提高书道水平。到了江户时代这种倾向日趋严重。与此同时随着町民文化的发展,作为一种文化教养,日本人当中也开始普及书法。尽管他们的书法并不高明,但是毕竟从侧面打破了书道界的沉闷局面。日本人采用临摹的方法,学习书法名字的书法。

明治初期中国人杨守敬来到日本。他将中国的六朝书风传入日本,如同一股春风吹进日本书道界。日本书道开始由尊重个性,保持流派传承向注重自由表现的方向发展。不同于绘画艺术,书法艺术是单纯的点与线的抽象造型。执笔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富有弹力的毛笔得到具体的反映。为此,要求执笔者具备高超的技艺,高深的意境,以至否认书法的文字性,强调自由地运用笔墨的超然境地。

日本书道史上的三笔三迹被日本人尊为书法圣人。三笔指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其中最出色的首推空海和尚。空海采用王羲之的风格,颜真卿的笔法,加上自己的独创,形成独特的书法笔法,被奉为入木道(书道)的开山祖。空海的代表作有《风信帜》、《灌顶记》。嵯峨天皇楷书为欧阳徇风格。行书、草书则为空海风格。代表作有《光定戒牒》。橘逸势的真迹未能流传至今。《伊都内亲王原文》不过是彷写品而已。除此以外,本阿弥光悦、近卫信尹、松花堂昭乘为宽永三笔。隐元、木庵、即非为黄檗三笔。市河米庵、贯名菘翁、卷菱湖为幕末三笔。

日本书道名家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被奉为三迹。他们的笔法分别称为野迹、佐迹、权迹。小野道风的真迹堪称日本式书法的典型,代表作为《屏风土代》、《秋萩帖》。藤原佐理的笔风自由奔放,个性很强,代表作有《诗情纸》。藤原行成继承了小野道风的风格,是日本书法之集大成者。行成的书法温雅、干练,代表作有《白乐天诗卷》、《消息》。行成还是书道寺"尊寺派"的始祖,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

战后,日中两国书法家之间的交流,更是连绵不断。1958年,以日本著名的书法家丰道春海为团长的日本书道代表团首次访华。1973年起,"全日本书道联盟"每年都派日本书法家代表团访问我国。1977年,著名的日本书法教育家上条信山、种谷扇舟等发起成立了"日中友好书道教育者协会",为增进日中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贡献。著名的书法家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西川宁、金子鸥亭、饭岛春敬、田中冻云、柳田泰云等。

岱庙导游词

十大毛笔的排名为湖羊牌、千金牌、双羊牌、芝兰图牌、虎牌、农耕牌、龙泉牌、金鼎牌、武京生牌、三兔牌。其中,比较推荐的有双羊牌和三兔牌。

兼毫双羊牌的白云系列真的好用,小白云细细的一小根,我总是带它出去,两厘米左右的毛笔头练中楷很舒服,它的大兄弟是大白云,笔杆稍微粗了点,这是一个bug,不过也有人不嫌弃,头只是比小白云长了,其他的一样的好用,这两支给三点七分。

三兔牌的白鹤落山峰,非常有感觉的名字哈,但是买了两支都是偏的尖让我心里不太舒服,这一点已经差评了,但是还有一丝余地,就是毛的柔软度不错加分,要买就要碰碰运气了看谁能买到笔尖不偏的。笔杆光滑的感觉还不错,总体二点八分吧。

三兔牌的松竹梅。虽然是一套,但是松比较好用,竹和梅次之,松软硬适中,竹偏硬一点,梅都说不来怎么回事,松我用了挺久了。

合格的毛笔有四项标准:“尖”、“齐”、“圆”、“健”,合称为笔的四德。尖指笔锋要尖,才能写出细劲的点画及运笔变化;齐指笔毫铺展开时是齐平的,而且毛色比较均匀整齐,保证笔画轻重匀称;圆指毛笔蓄满墨时候的外型成圆锥形,感觉圆而饱满,体现的是毛笔的贮墨能力,贮墨足时,笔画饱满有力,能避免不当的飞白;健指笔锋的弹性,弹性好才能让笔能自如表现。

岱 庙

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封禅和祭祀泰山的地方,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寺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为9.6万平方米,约合160亩。庙内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间,碑碣184块,汉画像石48块,古桧、侧柏212株。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遥参亭

为岱庙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入庙祭神,所以又被称为“草参亭”。亭为二进院落。前院正殿,明清时祀碧霞元君;两侧为东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张奇逢立《禁止舍身碑》。后院中立四角亭,1983年重建;后山门内东侧有1990年立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李白登岱六首》诗碑。

亭前有石坊,额书“遥参亭”。两侧铁狮对峙,旗杆高竖。坊前为双龙池,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引王母池水而建。池南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

亭后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清康熙年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庙时创建,并撰书楹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正阳门

庙有八门。南向五门,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东门名东华,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各门之上均有楼,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西北为乾,西南为坤。门楼、角楼均于民国年间毁坏。1985年重建正阳门和五凤楼,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楼,五彩斗拱,飞檐凌云。

正阳门内迎面是配天门,穿堂式,筑于石砌高台上。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额。门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8年毁,今为大汶口文化展室。两侧原有配殿:东为三灵侯殿,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西为太尉殿,祀唐武宗时中书郎杜。两配殿神像毁于1928年。

门两侧有碑碣21块。东侧有《宣和重修泰岳庙碑》、《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大元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创塑州学七十子记》、《康熙重修青帝宫记》等;西侧有《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大元创建藏峰寺记》、《供祀泰山蒿里祠记》、《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赞碑》等。

天贶殿

位于仁安门北,是岱庙主体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殿内祀泰山神,面容肃穆,气氛庄严。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唐鸳鸯碑》、《唐经幢》、《宋升元观敕牒碑》、《金泺庄创佛堂之记》、《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图碑》、《登岱八首》、《太极图》、《谷山寺敕牒碑》、《颂岱诗》、《乾隆御制诗》、《望岳诗》、《筑桥碑记》等名碑19块。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

殿前院,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记》等。

汉柏院

位于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门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

院内存历代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陆机《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诗》。

东御座

位于汉柏院北,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院内殿宇毗连,步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正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

铜亭铁塔

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内祀元君铜像。璀璨耀目,端庄浑重,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显示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西侧的铁塔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型质朴雄伟,原有13级,立于泰城天书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3级,1973年移此。

本文来自作者[静枫]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507.html

(19)
静枫的头像静枫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静枫的头像
    静枫 2025年09月25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静枫”

  • 静枫
    静枫 2025年09月25日

    本文概览:书道传说日本天平年间光明皇后曾临摹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羲之典雅的笔风博得许多日本人的爱好,为世人所推崇。日本正仓院内收藏的王羲之书法作品是当年光明子嫁给圣武天皇时的随身嫁妆。...

  • 静枫
    用户092502 2025年09月25日

    文章不错《书法中的“道”如何理解?》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