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简介
契诃夫( 诃 读he 一声),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反动的书刊检查制度空前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风靡一时。契诃夫开始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向这类杂志(如《蜻蜓》、《断片》)投稿。短篇小说《一封给有学问的友邻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长篇、中篇等小说中最常见的是什么?》(1880)是他初期发表的作品。80年代中叶前,他写下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很多是无甚价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继承俄罗斯文学的民主主义优良传统,针砭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如写卑欺强节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的死》、《胜利者的胜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绅和老爷(《英国女子》1883),见风使舵的奴才骨(《变色龙》,1884),专制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但他迫于生计和缺乏经验,在当时主要只求速成和多产。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罗维奇写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华,他深受启发,开始严肃对待创作。写于1886年的《万卡》、《苦恼》和1888年的《渴睡》,表现了作家对穷苦劳动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著名中篇小说《草原》描绘和歌颂了祖国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伪善、爱慕虚荣和庸俗等习气。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展。但受小资产阶级环境影响的契诃夫在这时不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是5部短篇小说集的作者(《梅尔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颜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话》,1887;《短篇小说集》,1888)。声誉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认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他说:“自觉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种负担,一种可怕的事情。”这种思想形象地表现在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1889)里。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创作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轻松喜剧在思想内容和喜剧性上接近于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体弱的契诃夫不辞长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库页岛游历,对那里的所有居民、“将近一万个囚徒和移民”逐一进行调查。库页岛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觉悟和创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说:“……如果我是文学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我至少需要一点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点点也好。”他开始觉察到,为《新时报》撰稿所带给他的只是“祸害”,终于在1893年同这家刊物断绝关系。他对俄国的专制制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写出了《库页岛》(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则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这部中篇小说控诉监狱一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列宁读它后受到强烈的感染,说自己“觉得可怕极了”,以致“在房间里待不住”,“觉得自己好象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居雅尔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尔迦·克尼碧尔结婚。在雅尔塔他常与列·托尔斯泰、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会见。
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是契诃夫创作的全盛时期。当时俄国的解放运动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在革命阶级的激昂情绪激荡下学生以及其他居民阶层中间的民主精神渐趋活跃。契诃夫也渐渐克服了不问政治的倾向,积极投入社会活动:1892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省和沃罗涅什省赈济饥荒;1892至1893年间在谢尔普霍夫县参加扑灭霍乱的工作;1897年参与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国作家左拉为德雷福斯辩护的正义行动,并因此疏远同苏沃林的关系;1902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取消玛克西姆·玛克西姆·高尔基的科学院名誉院士资格的决定,他和柯罗连科一起放弃在1900年获得的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03年他资助为争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学生。他的民主主义立场日益坚定,对社会生活的底奥的观察更为深刻,对酝酿中的革命的预感也日益明朗,从漆黑的现实中渐渐看到隐约的“火光”。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有明确的思想(剧本《海鸥》,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里接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例如《农民》(1897)以清醒的现实主义反映了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贫乏:赤贫、愚昧、落后和野蛮;《在峡谷里》(1900)并描绘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疯狂地掠夺财富和残忍本性。这些小说对美化农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驳。揭露资本主义的主题也见于《女人的王国》(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诊》(1898)则表明资本主义“魔鬼”不仅压榨工人,而且也折磨着工厂主后裔的良心,他们意识到生活没有意义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郁不安。剧本《万尼亚舅舅》(1897)描写没有真正理想和严肃目标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命运,他们的正直无私的劳动终成无谓的牺牲。《带狗的女人》(1899)以爱情为题材,暴露庸俗和虚伪,唤起读者“对浑浑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厌恶”。《带阁楼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会斗争的“小事”论,批判自由主义者的渐进论思想,认为需要一种“更强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争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动的狭隘圈子,去影响广大群众。他的创作中逐渐响起了“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的呼声。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动力量对社会的压制及他们的保守和虚弱,并鞭挞当时存在的套中人习气。在《醋栗》(1898)和《姚内奇》(1898)里他刻画自私自利、蜷伏于个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灵空虚和堕落,并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尽情发挥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随着20世纪初社会运动的进一步高涨,契诃夫意识到一场强大的、荡涤一切的“暴风雨”即将降临,社会中的懒惰、冷漠、厌恶劳动等恶习将被一扫而光。他歌颂劳动,希望每个人以自己的工作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写成的《新娘》(1903)表达了要“把生活翻一个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剧本《樱桃园》(1903~1904)展示了贵族的无可避免的没落和由新兴资产阶级所代替的历史过程,同时表现了毅然同过去告别和向往幸福未来的乐观情绪:樱桃园伐木的斧声伴随着“新生活万岁!”的欢呼声。然而由于契诃夫的思想立场从未超越民主主义的范畴,他笔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创建崭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们渴望的“新生活”始终只是一种朦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前往德国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
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读者的想象和理解能力,主张让读者自己从形象体系中琢磨作品的涵义。
契诃夫戏剧创作的题材、倾向和风格与他的抒情心理小说基本相似。他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他的现实主义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海鸥”和“樱桃园”就都是他独创的艺术象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与契诃夫进行了创造性的合作,对舞台节术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诃夫在世界文学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说和莫泊桑齐名。欧美许多作家谈到契诃夫的创作对20世纪文学的影响。在中国,在契诃夫逝世后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说就被译介过来。他的剧本《海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后由郑振铎和曹靖华等译成中文。以后,鲁迅艺术学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货》、《求婚》和《纪念日》。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契诃夫都有过论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务员之死》(1883)、《苦恼》(1886)、《万卡》(1886),主要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而在《变色龙》及《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中,作者揭露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揭示出黑暗时代的反动精神特征。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猛烈抨击沙皇专制暴政;《带阁楼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创作后期转向戏剧,主要作品有《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这些作品反映了俄国1905年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其剧作含有浓郁的抒情味和丰富的潜台词,令人回味无穷
柯岩
原名冯恺。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49年后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诗刊》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主席团成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多所高等院校教授,中共十二大代表,全国第八、九届人大代表。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专著《小兵的故事》、《柯岩儿童诗选》,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雷锋》、《中国式的回答》,报告文学《奇异的书简》、《船长》、《癌症 死亡》,戏剧剧本《相亲记》、《记着啊,请记着……》,中短篇小说《高压氧舱》、《道是无情》,长篇小说及电视连续剧剧本《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电视系列剧本《仅次于上帝的人》、《柯岩文集》(6卷)等40余部。部分作品选入课本及辅导教材并译成英、法、德、日、俄、西班牙、朝鲜等国外文版本。
30余家高等院校联合曾出版《柯岩研究专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曾出现《柯岩研究文集》,多种作品多次获全国性大奖。
泰戈尔(1861~1941)
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外国的重点作家国籍,作品,评价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凡卡》是契诃夫的作品
莫泊桑作品 《幸福》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羊脂球》(1880)
《一家人》(1881)
《我的叔叔于勒》(1883)
《米隆老爹》(1883)
《两个朋友》(1883)
《孤儿》
《项链》(1884)
《西蒙的爸爸》
《珠宝》
《小步舞》
《珍珠**》
《一生》(1883)
《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
《温泉》(1886)
《皮埃尔和若望》(1887)
《像死一般坚强》(1889)
《我们的心》(1890)
《菲菲**》
《乡村一日》
契诃夫:早期作品有《假面》《变色龙》《胜利者的胜利》《胖子和瘦子》《一个官员之死》《苦恼》《风波》《万卡》。1890年从库页岛回来后,作品的社会意义更加深刻,代表作品有《套中人》和《第六病室》。晚年,契诃夫致力于小说和戏剧创作,小说有《农民》《带阁楼的房子》《新娘》,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这时作品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对新生活充满信心。契诃夫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小说的艺术特色: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
艾基·舍恩斯坦的迷魂药
爱的奉献
警察与赞美诗
财神与家神
出租马车车夫的故事
还没讲完的故事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画
菜单上的春天
带家具的房间
命运之路
迷人的侧影
重新做人
布莱克·比尔的藏匿
伯爵和婚礼上的客人
最后一片叶子
仲夏骑士梦
市政报告
哈莱姆区的悲剧
神奇的混合物
拉格斯:一个经纽约人的造就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
钟摆
剪亮的灯盏
阿卡迪亚的过客
化圆为方
城市的挫败
吝啬的情人
黑槲的买主
生活的陀螺
多情的五朋
红酋长的赎金
带来窗的房间
地下餐馆和玫瑰花
女巫的面包
绿门
哈格雷夫斯的骗局
老王棋王变色龙的作者是谁
1、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作品:《昆虫记》共十卷,
论文:《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和
《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
《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
评价:被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被誉为“昆虫诗人”,
2、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作品:《吉檀迦利》,《戈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
评价:191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3、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
作品:《丑小鸭》、《国王的新衣》和《豌豆公主》等童话
评价: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4、都德:法国
作品:《小东西》《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评价: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5、莫泊桑: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作品:《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评价: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6、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月光小巷》
评价: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
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
(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7、布丰:法国
作品:布丰撰写了博物学巨著《自然史》。布丰于1749至1788年间发表的一套36册
《自然 史》,该书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
《爬虫类史》等。
评价: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博物学家。法国称其为::“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8、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笑面人》
评价: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伟大的民族诗人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9、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学家。
作品:《新工具》, 《学术的进步》, 《新大西岛》《亨利七世本纪》《论事物的本性》
《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
《培根人生论》
评价:是第一个意识到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0、契诃夫:俄国主要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
作品:《变色龙》,《套中人》,《一个官员的死》,《樱桃园》。
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
评价: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
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
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
列夫·托尔斯泰也给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
11、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作品:一生共创作了约50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
《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热爱生命》《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
《马普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
评价:列宁认为他的文章富有激情,带者原始的活力,并在临终前对《热爱生命》
《墨西哥人》作出高度评价。同时这两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杰克。伦敦也由于《铁蹄》一书授予”美国无产阶级之父“的光荣荣誉
12、莎士比亚:英国
作品: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
正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喜剧(传奇剧)《暴风雨》、
《辛白林》《冬天的故事》《佩里克勒斯》。
评价: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著名的戏剧家本·琼森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契诃夫。根据查询晋江文学网得知:
1、《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
2、《溜索》选自《遍地风流》,作者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当代著名作家、编剧。代表作有《棋王》《遍地风流》等。
本文来自作者[糜丽敏]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519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糜丽敏”
本文概览:契诃夫简介 契诃夫( 诃 读he 一声),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
文章不错《搜集一下契诃夫泰戈尔的名称三个》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