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思是什么?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思是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现在人多用做比喻渐渐沉醉在纸醉金迷等不良事物人的身上。

这句话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乱花渐欲迷人眼”是什么意思啊?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

出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创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乱花渐欲迷人眼”是指繁花似锦的景象让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这句话常用于描绘春天花开的盛景,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繁华复杂的事物。

1. 来源出处:这句诗句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该诗是白居易在钱塘湖游览时所作,描述了湖光山色和各种春景。

2.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一生写过许多诗歌、散文和小说,其中以诗歌最为著名。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以清新婉约、自然朴实为特点,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3. 作品赏析:《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钱塘江畔春天的景色和人文风情,被誉为“诗中的江南”。其中,“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句诗是对春天花开景象的生动描述,也成为了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

这句诗歌借花开为意象,抒发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敏感。同时,这句话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有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力。

本文来自作者[樱华月]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523.html

(15)
樱华月的头像樱华月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樱华月的头像
    樱华月 2025年09月26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樱华月”

  • 樱华月
    樱华月 2025年09月26日

    本文概览:“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思是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现在人多用做比喻渐渐沉醉在纸醉金迷等不良事物人的身上。这句话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此诗通过...

  • 樱华月
    用户092606 2025年09月26日

    文章不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思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