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能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变色的原因有二种说法:

1,一种说法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

2,另一种说法是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变色龙不是靠色素细胞变色,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扩展资料:

避役(学名:Chamaeleonidae)(英语:chameleon)俗称变色龙,蜥蜴亚目(Sauria)避役科(Chamaeleontidae)爬行类,产于东半球,主要树栖。

特征为体色能变化。每2~3趾并合为二组对趾、端生牙,舌细长可伸展。鬣蜥科(Iguanidae)的安乐蜥(anole)产于西半球,亦称为假避役。

真避役有两属︰Brookesia属(19种),避役属(Chamaeleo,70种)。其中约有一半的种仅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其他大部分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2种分布在亚洲西部;1种在印度南方和斯里兰卡;另一种(普通避役〔Chamaeleo chamaeleon〕)分布在近东向西穿过北非达西班牙南部一带。

马达加斯加东北部哈拉岛的热带雨林里的变色龙从鼻尖到尾部总长29毫米,成年后的躯干长度仅有指甲盖大小,可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变色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变色龙

我们都错了?变色龙的秘密原来不是色素?

变色龙

一天清早大雾弥漫,绿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大家正在紧张地采摘四季豆。

“啊呀!”

小李的惊叫声震惊了寂静的田野。

大家以为是碰上了毒蛇,急忙赶了过来。

“什么事?”

“刚才我采豆荚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条‘怪蛇’,吓了一跳。”

“在哪里?”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在这里。”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茵茵的四脚小蛇,它的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是条三十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一看就叫了起来。这时我们才明白这就是闻名的变色龙。

细细端详:这变色龙全身翠绿,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突起,凶相毕露。长筒状的身躯,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尖细。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处之泰然,一动也不动。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你别看它挂在叶上一动不动,可以连续几个小时,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单独转来转去,同时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其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获食物。”中非工人朋加沙向我们介绍。

这时,一只彩色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约1/25秒的功夫),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内,成为美餐,我们被吓了一跳。

“变色龙不仅捕捉昆虫的技艺高超,而且非常耐心地等待着猎物,因而它从不会挨饿。”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真的,不信,马上试试看。”朋加沙一伸手抓住了它的头颈,这时似大梦初醒挣扎了起来,摆出一付咄咄逼人的架势,把身子鼓得大大的,挺出脖子上的皮肤。尾巴甩来甩去,拍打在朋加沙的手上,张着大嘴,喘粗气。“别看它一副凶相,只是装装样子而已,不会咬人的。”

朋加沙抓着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刹那间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我们眼看着它,慢慢地从绿色变为棕色。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为浅灰色。

变色龙,果然名不虚传。

朋加沙告诉我们: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于是我们将它放回原始森林里。 在

人人都知道变色龙是伪装之王。但是这些常见的蜥蜴动物是如何匹配周围环境的,变色的确切过程过去没人知道。直到现在才有了新的发现。

先前的研究认为,变色是由于皮肤色素的改变。这种现象发生在很多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上。但是瑞士日内瓦大学的新研究发现以前的理论并不正确。研究者通过观察美洲变色龙(豹变色龙),发现颜色改变是由于动物皮肤里的微晶体的移动引起的光反射。当晶体改变方向的时候改变了光波的反射波长。

“我们发现变色龙是通过调整纳米晶体的晶格来变色的,”这次研究的共同作者,Jérémie Teyssier博士和生物学家Suzanne Saenko博士在文章中写到:“在变色龙平静的时候,晶格形成了紧密的网状结构并反射蓝色波长。相反地,在兴奋的时候,纳米晶体的晶格结构就松弛了,就会反射其它的颜色,例如**和红色。(注:晶体内部原子是按一定的几何规律排列的。为了形象地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可以将原子简化成一个点,用假想的线将这些连接起来,构成有明显规律性的空间格架。这种表示原子在晶体中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叫做晶格,又称晶架。)

下一步,研究者希望发现纳米晶体的运动机制。他们说这项研究有助于工程师开发出用于伪装的变色材料,《Newsweek》报道了这个新发现。

这项研究已于3月10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注:SCI论文影响因子10.742)

(翻译:人一;via Huffington Post)

本文来自作者[寂寞如风]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5672.html

(5)
寂寞如风的头像寂寞如风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寂寞如风的头像
    寂寞如风 2025年10月24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寂寞如风”

  • 寂寞如风
    寂寞如风 2025年10月24日

    本文概览:关于变色的原因有二种说法:1,一种说法是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皮肤里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收缩来完成的。2,另一种说法是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变色龙不是靠色素细胞变色,而是靠...

  • 寂寞如风
    用户102410 2025年10月24日

    文章不错《变色龙能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