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的本义就是“我”,自己的意思,是第一人称代词。
吾(拼音:w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口,五声。西周金文“吾”由上下两个部件构成,上面是表示读音的“五”,下面是“口”,表示说话的人自己,也是这个字所传递的含义所在。
“吾”有单五和双五两种繁简不同的写法,春秋以前多作繁式,双五作上下排列,战国文字中有双五作左右并排者。秦汉以来,多写作简式,其演变分为两途:一按古文字结构形体,“五”所从两斜笔交叉;一隶变为一斜笔与一横折交叉,为后世楷书所本。
组词解释
1、支支吾吾[zhī zhī wú wú]
指说话吞吞吐吐,躲闪搪塞。
2、支吾其词[zhī wú qí cí]
支吾:说话含糊躲闪。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试图掩饰实情。
3、支吾[zhī wu]
说话含混、躲闪;用含混的话搪塞。
4、吾侪[wú chái]
我辈;我们这类人。
5、徐吾[xú wú]
战国齐女子名。有辩才。
是什么人自称吾呢:吾是古代男子的自称,也是代词第一人称我。
这个“吾”,最初是君王的自称,与“御”同义,可以互换。例如《墨子·公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这个“吾”就是“御”。
这就像“子”一样,原本是王的自称,不是普通人可使用的。很迟以后这个“吾”才成了文人的自称代词。
古代的自称:
古代的自称有很多,有以代词称的,如余、予、吾、我等等。还有以代词“之”、“其”来反称自己的,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君将哀而生之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有时自称还用不定代词,如“某”,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有时在自己的姓后加“子”或直道自己的姓名,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有“欧阳子方夜读书”。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僧”,道士自称“贫道”、一般人自称“鄙人”,“区区、小可、不才”等都是谦称,谦称都属于自称。
本文来自作者[千旋]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151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千旋”
本文概览:“吾”的本义就是“我”,自己的意思,是第一人称代词。吾(拼音:w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口,五声。西周金文“吾”由上下两个部件构成,上...
文章不错《吾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