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很多同学在备考初中会考地理时,因为之前没有对知识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低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识记P37图2.19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 地中海 — 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初中地理会考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1.混淆我国领土最北端和最东端。

 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错误地认为“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得到遏制,每年新增的人口不多”。

 我国通过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还较多。

 3.混淆“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4.片面地认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山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山区面积所占比重过大,对经济发展往往不利,如种植业、交通受到限制,地质灾害频发等;但山区也有它的优势,如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可以在保护山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采矿业、林业、旅游业等。

 5.混淆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因为那里纬度较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青藏高原上,因为那里海拔高。

 6.片面地认为“湿润区内的河流都是外流河,干旱区的河流都是内流河”。

 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划分,是看它最终是否注入海洋,即使是干旱区的河流,只要最后注入海洋,也为外流河。

 7.片面地认为“长江和黄河的水患,是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单方面造成的”。

 长江和黄河的水患,不是单一地受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影响,而是二者都有影响。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患,除了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降水、地形等)影响外,与乱采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等人类活动也有关。

 8.错误地认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可再生资源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但如果利用不合理,同样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例如,水资源可以更新、再生、循环使用,是可再生资源,但一旦遭受污染就可能失去其“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变得不可再生。

 9.片面地认为“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所以我国土地资源非常丰富”。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我国在通常状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因此,虽然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0.错误地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彻底解决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不能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能彻底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华北地区本来就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如果华北地区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现象不加以改善,仍然会出现缺水问题。因此,要解决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还要从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多管齐下。

 11.混淆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其对应的运输工具分别为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和管道。

 12.片面地认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均以资源丰富为前提”。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资源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所有的工业生产都将资源丰富的地区作为工业布局的首选之地。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发展条件主要是雄厚的科技力量和发达的水陆交通等,本地区的资源并不丰富,但上海市依靠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并依靠广阔的消费市场,同样发展成为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

 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1、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2、自然资源的特征:

 ⑴、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⑵、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⑶、质量在各地区有差异⑷、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具有不均匀性;⑸、状况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矿产资源的分布:

 ⑴、主要油田:

 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山东和河南之间

 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

 ⑵、主要煤矿:

 黑龙江省河北省辽宁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内蒙古

 鞍山、

 本溪开滦阜新大同、阳

 泉、西山淮北、

 淮南平顶山六盘水攀枝花霍林河

 ⑶、主要铁矿:

 辽宁省河北省内蒙古湖北省安徽省四川省海南省

 鞍山、本溪迁安白云鄂博大冶马鞍山攀枝花石碌

 注:辽宁省、四川省、河北省三个省的铁矿最大。

 ⑷、有色金属分布: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湖南锡矿山锑

 甘肃金昌镍湖南水口山铅、锌

 山东招远金贵州铜仁汞

 江西德兴铜广西苹果铝

 江西大余钨云南个旧锡

 ⑸、太阳能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1、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3。

 2、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其中,草地面积最大)。

 3、土地资源的分布:⑴、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⑵、林地: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⑶、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⑴、地区分布不平衡: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⑵、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兴修水利工程:

 ⑴、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八年级地理(上册)P68—69图 3—19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等图上识三个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南水北调。

 ⑵、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黄河干流上的小浪底水库、长江干流上的三峡水利枢纽。

 ⑶、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1、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2、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全国最大)、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3、盐场:北方——长芦盐场(全国最大),南方——莺歌海盐场。

 拓展阅读: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方法

 清基本概念,夯实基础。会考中,许多初中学生极容易将相近、相邻的概念混淆在一起,没有掌握概念的实质,有些初中学生随意缩小概念的内涵,扩大其外延,或者反之,这样就会造成初中地理不必要的失分。

 讲透基本原理,学会灵活应用。地理原理在初中教材中只有概括性、描述性地零碎提到,学生分散接受这些原理,学习效果可能较差。

 加强针对训练,掌握解题技巧。理解题意后,迅速从记忆库中提取与采分点相关的知识,再去查看初中地理教材、图册中有关的资料,最后提取正确信息做答。

 加强读图训练,攻克学习难点。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读图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学科会考考查必考的重点难点。

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七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①太平洋与北冰洋 西起俄罗斯东北部的杰口尼奥夫角,经白令海峡中的大、小代奥米德岛,至美国阿拉斯加西端苏厄德半岛的威尔士王子角一线,为白令海峡最窄处。

②太平洋与印度洋 北起马六甲海峡北口,沿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爪哇岛南海岸,经阿拉弗拉海、托宙斯海峡,再沿澳大利亚东海岸和通过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的东经146°经线至南极大陆。

③太平洋与大西洋 在德雷克海峡处,大致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为界。

④大西洋与北冰洋 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一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塔斯德角一线。

⑤大西洋与印度洋 自通过非洲大陆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至南极大陆。

省份简称:

北京(京)

天津(津)

上海(沪)

重庆(渝)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维吾尔自治区(新)

西藏自治区(藏)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黑龙江省(黑)

吉林省(吉)

辽宁省(辽)

河北省(冀)

山西省(晋)

青海省(青)

山东省(鲁)

河南省(豫)古称

江苏省(苏)

安徽省(皖)

浙江省(浙)

福建省(闽)

江西省(赣)

湖南省(湘)

湖北省(鄂)

广东省(粤)

台湾省(台)

海南省(琼)

甘肃省(甘或陇)

陕西省(陕或秦)

四川省(川或蜀)

贵州省(贵或黔)

云南省(云或滇)

要想学好初中地理,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系统的归纳知识框架,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地理必考知识点,供参考!

地理必考知识点

1.世界海陆比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③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5.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6.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7.世界人口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世界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8.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9.**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10.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地球和地图

1.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3)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

①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

②经度:定义为地球面上一点与两极的连线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的夹角。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2)纬线

①纬线是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纬线形状为圈。

②纬度:纬度是地球上重力方向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人们把纬度分为低、中、高纬度。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

(2)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3)地球表面的五带划分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

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4.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指的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3)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分子越大,比例尺就越大,内容也越详细,精度越高。

亚洲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本文来自作者[绮绿]投稿,不代表葡萄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putao.com/pu/4804.html

(5)
绮绿的头像绮绿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绮绿的头像
    绮绿 2025年10月17日

    我是葡萄号的签约作者“绮绿”

  • 绮绿
    绮绿 2025年10月17日

    本文概览: 有很多同学在备考初中会考地理时,因为之前没有对知识做过系统的总结,导致复习时整体效率低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 绮绿
    用户101704 2025年10月17日

    文章不错《初中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葡萄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